-
17
2024.12
丁大军、罗嗣佐教授研究组利用阿秒脉冲串光源实现了光电离过程中动态干涉现象的测量
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诱导很多有趣的非线性、非微扰现象,并且不再满足爱因斯坦在微扰近似下所提出的光电效应模型,而2012年自由电子激光领域工作者理论上提出的光电离中的动态干涉(P. V. Demekhin, and L. S. Cederbaum, Phys. Rev. Lett. 108, 253001 (2012))就是其中一种。动态干涉是描述脉冲包络上升沿和下降沿电离的电子波包在时域发生干涉从而在频域上表现为劈裂结构的重要现象。尽管十多年间陆续有相关理论研究工...
-
26
2024.09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青年教师李孝开、王春成在阿秒角条纹电子动力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隧穿电离是强激光场与原子分子作用基本现象之一,是阿秒光产生和阿秒计量学等超快物理前沿研究的重要基础。近日,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青年教师李孝开、王春成等人在激光诱导隧穿电子动力学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发现量子隧穿中的库仑相互作用和经典连续态库仑聚焦效应共同决定阿秒角条纹的测量结果,从而导致了电子偏转角与隧穿电离时刻的一一对应关系的失效。图1 阿秒角条纹中库仑聚焦效应示意图阿秒角条纹技术是一种基于强场...
-
26
2024.09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丁大军、王春成教授组实现分子瞬态结构高时空分辨层析成像
分子的瞬态结构超快演化规律与电荷转移、能量传递等过程密切相关,是阿秒物理及飞秒化学的前沿课题。许多先进的超快成像技术,如超快电子衍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衍射以及库仑爆炸成像等致力于实现分子瞬态结构成像。然而,迄今为止,这些方法还无法实现气相复杂分子的高时空分辨层析成像。图1. ELIED方法实现复杂分子结构层析成像的示意图为解决这一难题,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
04
2024.07
崔中华教授课题组在奇异团簇电子结构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平面超配位碳因违反著名的饱和碳原子立面体配位规则 (van't Hoff和Le Bel) 而受到了广泛关注,不仅如此,其独特的成键特性也促使人们对其他元素平面四配位结构的探索以及更高配位数的搜寻。然而,由于主族元素缺少d轨道,相对于过渡金属的超高平面配位数,主族元素的超配位却难以获得突破。最近,崔中华课题组利用“Honorary Transition Metals”特征探寻碱土金属平面超配位,极大推进了新型分子平面超配位数的记录。相关成果...
-
07
2023.09
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丁大军、王春成教授等在分子激发态动力学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电子激发态的性质和演化规律是理解分子中电荷转移、化学键的生成等超快物理、化学过程的关键,揭示不同激发态的瞬态结构及超越玻恩-奥本海默近似的激发态演化规律是当前的难题。近年来,吉林大学丁大军、王春成教授研究组针对此难点问题,发展新的实验技术,与理论研究组紧密合作,近日取得了系列进展:实现了水分子激发态分辨的少飞秒-皮米时空分辨成像(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5420 (2023));揭示了分子光电离后通过激...
-
30
2022.09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在基础原子分子物理交叉研究方面合作取得新进展
由分子间非共价键或弱相互作用(如氢键、p-堆积等)驱动而形成的芳香环分子三聚体是构建蛋白质、DNA 等生物大分子体系的基本单元,这类分子团簇具有复杂的构象特征,其结构和动力学性质准确认定长期以来是生物分子团簇领域的一个科学难题。近日,西安交通大学和吉林大学两个研究组密切合作,利用电子碰撞及超快激光电离苯分子团簇与荷电粒子动量符合成像等原子分子物理实验方法,发现了在电子碰撞下芳香环分子团簇体系中...
-
14
2022.09
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王春成教授发现液体环境下超快反应存在相干性
日前,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王春成教授等发展了极紫外飞秒时间分辨超快光电子谱学技术,实现了cis-stilbene分子在气相和液相环境下超快异构化反应的直接比较,发现液体环境使分子异构化过程变慢,但是仍然保持了反应的相干性。此成果首次证明了在复杂液体环境中,烯烃类分子异构化反应仍然能够保持量子相干性,为解释人类超快视觉控制机制等开辟了新路径。相关成果以“Different timescales during ultrafast stilben...
-
07
2022.05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合作研究成果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近日,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和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山大学等单位,通过理论和实验的紧密合作,在分子高次谐波发射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Channel Coupling Dynamics of Deep-Lying Orbitalsin Molecular High-Harmonic Generation”为题,于2022年5月6日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28, 183202 (2022))。 强激光场中的高次谐波产生(HHG)是获得...
-
15
2021.03
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年青教师研究成果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日前,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年青教师罗嗣佐副教授和李孝开博士在量子体系自电离过程测量和控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自电离是量子体系电子关联的基本过程,早在60年前由著名物理学家Fano教授利用电子关联对氦原子光谱特性进行解释时提出,并建立了物理学中著名的Fano 共振理论。然而,研究自电离态的实时演化,需要在飞秒乃至阿秒尺度跟踪其动力学演化并解析其相互作用机制。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丁大军教授科研团队先后在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