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表现
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教工第一党支部现有党员12人,包括教授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人,讲师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45岁以下占83%,50%为留学归国人员,有国家杰青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是爱党爱国、朝气蓬勃、思想统一的党支部。近年来支部成员不断加强政治学习,牢记习总书记对于高校基层党支部要求,以“党建引领研究所工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建设理念。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突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扎根原子与分子物理科研主战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研究所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国家培养科研人才,为全面建设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在党员发展方面,教工第一党支部注重培养和发展优秀的青年教师党员。2023年,支部成功发展了优秀青年教师李孝开同志成为预备党员,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党的力量。疫情期间,教工第一党支部展现了党对群众的关怀并积极落到实处。排除工作困难,多名教师长期住校,保证学生生活正常进行。
在日常工作中,支部还注重加强党性教育和作风建设,通过组织党员参加党校培训、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服务意识。支部还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志愿服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工作业绩
教工第一党支部成员聚焦国际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发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子刊4篇,PRL4篇,Light1篇。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提升了支部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为研究所在原子分子研究领域奠定地位。
支部成员积极申请和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获得了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军科委等单位的支持,累计科研项目经费超过千万元。支部成员通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重点项目,为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贡献了力量。
在科研工作中,支部成员始终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他们不仅关注基础理论研究,还注重应用研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支部成员建设瞬态原子分子量子过程精密测量实验室,布局国际先进研究设备,并在分子超快过程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外支部成员建设冷原子分子制造实验室,积极探索原子分子量子操控技术,这一技术在量子计算、精密测量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支部还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与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教工第一党支部的成员在教学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履行立德树人理念。支部成员为研究所的研究生讲授了多门专业课程,包括群论、分子结构及分子光谱、原子分子物理进展、前沿专题讲座、强场物理、Cold and Controlled Molecules(英文)以及博士专业外语(英文)选修课。此外,支部成员还为物理学院的本科生同学讲授了原子物理专业课和量子信息导论选修课。
支部成员在教学改革和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获得了学校思政教育教学项目和全英课程项目的支持,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增强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教工第一党支部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合作研究新范式,积极同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瑞士巴塞尔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建立国际科研合作关系。支部成员主持引进了日本仙台东北大学教授Kiyoushi Ueda,为拓展研究所国际视野做出切实贡献。支部成员从瑞士巴塞尔大学搬迁了一套冷分子研究实验室,为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提升了研究所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推动了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
支部成员还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了解国际前沿动态,与国际国内同行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上(阿秒光源,上海自由电子激光设施)开展深入交流和合作。这些国际合作和交流不仅开阔了支部成员的视野,也为研究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作风
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教工第一党支部在党建工作、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均取得了显著成绩,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支部成员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认真履行职责,为党的事业和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支部将继续秉持“服务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宗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