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团工作 > 正文

人才培养

学团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学团工作 > 正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要求,引领广大研究生弘扬科学家精神,遵守学术规范涵养优良学风,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于9月-10月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月系列活动。

一、新生入学教育——筑牢学术根基,坚守治学底线

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中,研究所副所长徐海峰聚焦于科学道德、科学规范和学风教育,结合科研实例,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专题分享。他从实验室数据记录的严谨性讲起,强调每一组光谱分析数据都需经得起重复验证,如同精密仪器的校准般不容丝毫偏差;又以学科史上的经典案例警示大家,学术不端不仅会摧毁个人科研生涯,更会对整个领域的信任基石造成难以修复的损伤。在谈及学风建设时,徐海峰特别提到,原子与分子世界的探索往往需要几代人接力深耕,唯有秉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恪守求真求实的底线,才能在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中寻得真正的科学之光,这份对科研初心的坚守,正是科学道德最生动的体现。


二、组织专题讲座——普及学术规范,树立治学准则

研究所组织研究生参加2025年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系列公益讲座,讲座内容直击研究生们在科研中遇到的实际痛点和需求。帮助同学们从学术生涯的起步阶段就树立起牢固的诚信红线意识,有效避免因不了解规范而引发的无意识违规,为整个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道德与规范基础。

三、组织专题学习——感悟科研精神,涵养优良学风

研究所充分利用"风启学林"主题社区和吉林大学“学风建设专题网”等网络平台,组织研究生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学习。通过学习科学家精神系列微课,同学们深入了解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学术风范和感人事迹。他们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高尚品格,为研究生们提供了精神滋养与前行动力,使其认识到只有保持自律、诚信、负责的态度,才能营造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的科研氛围。

四、案例警示教育——筑牢底线思维,端正科研态度

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传月中,研究所组织开展警示教育,直观展示科研不端行为的严重危害。通过剖析数据篡改、论文剽窃、不当署名等典型案例,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博士学位撤销事件,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学术不端对个人学术生涯、学校声誉乃至科学共同体公信力造成的深远负面影响。结合《吉林大学研究生学风教育宣传手册》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开展学术不端、学术失信等警示教育,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坚守科研诚信底线。

五、开展主题班会——强化学术规范,引导学术自觉

宣传月期间,研究所各年级围绕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主题,组织开展了多层次的文件学习与研讨活动。研究生们系统学习了《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科技工作者行为准则的若干意见》《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等国家政策文件,以及《吉林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实施细则》《吉林大学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行为处理办法》等校内规定。通过深入学习与讨论,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学术规范的具体要求与行为边界,增强了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尊严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六、榜样风采学习——见贤思齐,共话成才之路

依托"吉大研究生"公众号,研究所面向全体研究生展播了吉林大学十佳研究生等先进典型事迹。同时,邀请2020级优秀博士研究生孙添分享科研经验与心得,围绕科研创新、学习方法与科学道德感悟等话题,与师弟师妹进行了深入交流。孙添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了在课题攻坚、论文写作以及平衡科研与生活等方面的经验,并就如何恪守学术规范、处理科研数据等实际问题提供了实用建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