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
首页-右侧图片[310*214]
教学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教学信息 > 正文
芶清泉先生介绍
浏览: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4日 00:00作者:admin[我要打印]

    芶清泉先生,物理力学家、物理学家和物理学教育家。1917年4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邛崃县。1938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1942年大学毕业留校任助教。1944年,他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作助教,同时在昆明北京大学理科研究所工作,在著名学者吴大猷的指导下,从事拉曼光谱的实验研究和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理论的研究,并与吴大猷联名在《中国物理学报》外文版上发表了题为《氦原子2s2 1S态的赫罗拉士式波函数》的论文,在国际上较早报道了关于氦原子双激发态的精细计算。1946年在北京大学任教,继续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的研究工作。1952年芶清泉教授参与创建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物理系,任系副主任,并先后兼任金属物理、磁学、普通物理及固体物理教研室主任。1960年,在芶清泉的推动和参与下,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所(长春物理所的前身),他兼任所长,同时还兼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1962年,以聂荣臻副总理的名义聘请他为国家科委物理学科组和冶金组的成员,并任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院务委员,参与制订国家科学十年发展规划的补充规划。1977年,他负责制订了我国第一个原子与分子物理发展规划。1978年,在全国力学规划会上,他又主持制定了我国物理力学的发展规划。1978年春天,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芶清泉的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的研究成果在大会上获奖,并被评为先进个人。1979年,受教育部的委托,他在吉林大学组建了我国第一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在之后的短短3年内,他在吉林大学培养了16名原子分子物理学研究生,为我国的原子与分子物理及物理力学的发展打下基础。 1983年,芶清泉教授调到成都科技大学,创建了高温高压物理研究所,任所长,后改名为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即现在的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长期以来,芶清泉教授在原子分子物理、固体物理、高温高压物理及物理力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卓越成绩,推动了我国物理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在长期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高压物理和物理力学研究中,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发展的国家需要,在钱学森先生提议下,他从原子分子物理出发,积极开展了对物理力学中提出的高温高压物理问题的研究,致力于使物理力学的研究建立在原子物理和高压物理的基础之上,促进这三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研究领域。在原子解析波函数、高压气体状态方程和高温气体中电子输运性质、固体理论及固体中原子间力及金属键本质、高压下固体状态方程、高温高压合成人造金刚石、金属氢高压合成的探索、氢原子团簇结构与能量计算做出了重要贡献。1966年2月,他与钱学森等一起主持召开了我国首届原子分子物理与物理力学学术讨论会,促成了两门学科的长期合作与相互促进。1983年以来,他曾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及四川物理学会理事长,为推动我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和物理力学的科学研究与学科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   E-mail:iamp@jlu.edu.cn
地址: 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吉林大学前卫南区唐敖庆楼C区  邮编:130012
电话:0431-85168817  传真:0431-85168816  

访问统计: 次(自2015年8月)
(研究所地图)